公共经济学之一

人生的自利

听了朱老师的公共经济学后,我就在想,经济学中的一些思想是否对我们的人生也能够有所启发,有所指导呢?在这里,我想论证一下人生的自利。

自利的合理性

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设:稀缺和自利。其中,自利也就是说,人总是在一定制度约束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我觉得这种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除了在经济学领域中,我们把视野放大到整个生物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相呼应的。生物学中讲,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增强生物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生物界中这种自我保存的愿望,不就是一种最原始的自利吗?所以,自利作为一种经济学现象,其追踪溯源还是来自于人作为一种生物的本性,是一种合理的现象。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认为,在人类还没形成社会,仍然是自然人时,人类生来就有的怜悯缓和了个体出于自利的行为,从而促进了人类整体的相互保存。在人类形成了社会之后,便有了法律、道德、美德、制度,作为人追求利益的约束。因此每个人无论从感性还是理性,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守一定的制度,只顾追求自身利益,而枉顾他人的利益,这无疑也是不利于人类整体的生存和发展的。这也是为什么说,自利是指人要在一定制度约束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若是没有约束,便成了自私。自私的人,无疑在社会上是可耻的,是要被摒弃的。

如何自利

经济学中有一个词叫机会成本,即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放在生活中也是一样的,我们做决策之前几乎都会考虑,如果我做这件事,能够得到多少利益,如果把金钱、时间和精力等资源放在令一件事情上,又能够得到多少,但是由于我们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自身眼光的局限性,在选择之中怎么评估不同选择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呢,这在数学中是一个最优化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放在现实生活中的决策上就很复杂,约束条件很多,因变量也很多,不是那么容易量化。
那么我们可以定性的进行分析。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每做出一项选择,无不是在与利益在打交道,这种利益又来源于我们的欲望,不仅包括生存的欲望,金钱上的欲望,或者是声誉、地位、理想,因此各种形式的利益上都可以归结于人类欲望。因此,人类追求利益的过程,也就是在满足自我欲望的过程。我们最求利益最大化,也可以看成如何尽可能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个最优化问题必须要有约束条件,因为人的欲望如果不加以节制,必定是贪婪的无穷无尽的,这个约束条件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就是遵守法律,恪守道德,克制贪婪的欲望。人类由于这些约束而丧失的,乃是天然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企图的和所能得到的一切东西的那种无限的权利;而所获得的,乃是社会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享有的一切东西的所有权。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了约束,人们遵守规则,牺牲自己部分欲望,反而能够得到社会对自己享有东西所有权的认可,这何尝也不是一种更大的利益呢?因此我们在谋求利益的过程中,一定要审视是否遵守了法律,是否道德,这对于人类的社会的发展是有益的,同时也会反过来使自己受益。
既然人的欲望是无穷的,那么尽可能最大地满足自己的欲望便会导致一个恶劣的结果,永远也满足不了。因此,我们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并不是放纵自己的欲望。
举个例子,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物资条件提高了,反而不管挣多少钱都越来越烦躁不安,感到不幸福?不是因为缺钱,而是被各种无休止的欲望所折磨。我们在满足欲望的同时,克制贪婪的欲望,才能体会到幸福,而幸福,我认为,才是人类追求利益的根本目的,正所谓知足常乐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不能舍本逐末。